30年的持续发力与连续跨越
周末周刊:上海向海而生,因港而兴。上海的航运中心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?
高融昆:上海的历史可以说是从贸易和航运开始的。康熙二十四年,“海氛廊清”,禁海结束。朝廷宣告开设江浙闽粤四关,开海贸易。江海关就设在松江府的漴缺。因港口淤积,两年后搬迁到黄浦江边。江海关的设立,是上海开港贸易的起点。
1843年,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《五口通商章程》,上海作为五口之一重新通商贸易。经过短短10年发展,上海口岸贸易就超过广州,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口岸。江海关重开、江海新关创设以及由江海关肇始的海关、水文、灯塔、航道疏浚、邮政、铁路等一系列近代制度建立,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从封建封闭走向开放进取。
周末周刊:1995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正式作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。30年来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顶层设计、政策推进上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?
高融昆:“五个中心”建设是党中央、国务院赋予上海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。其中,又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为独特。上海独特的历史积淀、地理禀赋、制度创新、文化自觉等多种特质的综合叠加、持续演进,成就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创造辉煌。